來源:中國能源新聞網(wǎng) 時間:2024-12-20 10:35
陳俊林
冬日的清晨,在西北黃土高原的茫茫曠野之上,寒風刮過零下二十攝氏度的雪地,刺骨的寒意透徹心扉。然而,就在國家能源集團包神鐵路巴圖塔站區(qū),“天窗”點剛剛結束,勤勞堅韌的員工們結束了四個小時的忙碌,在朝陽的映射下離開鐵路線。就在他們的身后,動力澎湃的“國能號”機車牽引著一節(jié)節(jié)裝滿煤炭的車廂,緩緩駛出站區(qū),迎著零星飄落的雪花,奔赴遠方,保障著生產生活能源供應。
巡檢,寒夜里鐵軌守護
“天窗”時間緊迫,僅有4個小時。破曉時分,夜色還未完全褪去,巴圖塔的線路巡道工們背著檢修工具,宛如出征的戰(zhàn)士,沿著蜿蜒鐵軌開始緊張的巡檢。
萬噸列車駛入巴圖塔站。
走到一處道岔區(qū)時,巡道工楊國榮發(fā)現(xiàn)一處關鍵螺栓似乎有松動跡象。他馬上蹲下身子,從工具包里掏出扳手,開始仔細地緊固螺栓,呼出的熱氣在睫毛上凝結成冰,模糊了視線,他就趁著起身的間隙,用袖子匆匆擦一把,楊國榮常說:“咱這工作,失之毫厘謬以千里,一點小馬虎都可能出大事故,再冷再難也得扛住?!?/span>
在另一段線路上,工長李玉新和工友們快速完成軌道檢查儀的組裝,把內燃搗固機、油桶、大燈等工具搬下車;用道尺測量枕木,然后用滑石筆在鋼軌上標注數(shù)據(jù)。一系列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。隨后,“突突突……”手持搗固機開始作業(yè),石砟隨著搗固機的振動,均勻密實地分布在道床上,機器的響聲在山路上飄蕩。
巴圖塔工務專業(yè)職工作業(yè)現(xiàn)場。
一道工序完成后,李玉新趴在鋼軌上,耳朵緊貼軌面,瞇著眼查看軌道平順度。他仔細測量后才說道:“目前看還不錯,但還得再復查一遍。這寒冷的天氣,對軌道的影響變數(shù)太多了。”
如此反復地趴下、起身,李玉新抹了一把汗說:“吃勁了,我都干這活兒這么長時間了,也有吃不消。這天就像個大冰窖,把人的精力都快抽干了。”說罷,他便又轉身向下一處隱患點走去……
經過常年打磨,練就過硬的本領。每一個冰冷的清晨,漫長的鐵軌線上,都留下他們執(zhí)著前行的腳印,用他們長滿老繭的雙手精心呵護著鐵路運輸?shù)纳€,保障著無數(shù)鐵路貨物的順利運輸,用無聲的奉獻詮釋著責任的重量。
調度,寒夜里繁忙有序
高效協(xié)同、精密運轉的運輸體系,運轉室被稱為列車運行的“大腦”。
巴圖塔站值班員正在確認信號。
顯示器上,密密麻麻的列車運行圖信息實時更新,值班員張春雷緊盯屏幕,手中電話不停。冬季用煤高峰期,運輸煤炭列車頻次增加,上了一晚上夜班的張春雷,帶著血絲眼睛有些酸脹,說話聲音有些沙啞。當一趟列車臨時晚點,打亂了后續(xù)一連串的編排計劃,他迅速打起精神,重新規(guī)劃股道、調整車次順序,同時與各站點緊密溝通,靈活化解難題,讓列車穿梭有序。隨后,張春雷微笑著說:“調度工作就像下棋,得時刻盯著全盤,一步都不能錯,一旦錯了,就會影響全線的列車運行,可得為每一趟列車負責。”
“石圪臺方向,電車8081,7道發(fā)車開放信號”,信號丁麗梅在接到值班員的指令后,以清脆有力的聲音準確無誤地復述著:“石圪臺方向,電車8081,7道發(fā)車開放信號”,專業(yè)與嚴謹?!拔疫@工作看著挺簡單,就像是在控制火車的‘紅綠燈’,但其實還承擔著調車組與值班員的聯(lián)絡工作,必須時刻保持高度專注,一絲一毫的差錯都可能引發(fā)嚴重的后果?!倍←惷芬贿呎f著,一邊緊緊盯著信號控制臺,操縱鼠標熟練地在各種按鈕之間穿梭,動作沉穩(wěn)流暢。
調車長蘇鵬一邊趴在火車上,一邊拿起對講機說道:“注意車速和間距,今天計劃多,咱可不能出岔子!”調車作業(yè)的高效與精準直接關系到整個車站的運輸效率。即使微小的失誤,都可能引發(fā)連鎖反應。在寒夜中,蘇鵬與搭檔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專注力,將一節(jié)節(jié)裝滿煤炭的車廂有條不紊地編組成列,為順利發(fā)車做好充足的準備。
精準,寒夜里信號不斷點
作為運輸?shù)摹吧窠浿袠小?,鐵路信號系統(tǒng)保障著列車安全平穩(wěn)有序運行。
“今天天窗,大家一定要嚴格執(zhí)行標準化作業(yè),注意人身安全,將檢修、巡視進行到位,以優(yōu)質的檢修質量保障鐵路信號系統(tǒng),為能源運輸保駕護航,圓滿完成天窗作業(yè)。”工長李淵按照慣例在每次作業(yè)前都細心做好動員,警示大家安全無小事。
電務專業(yè)職工進行設備調試。
隨著“天窗”施工命令下達,在巴圖塔北岔區(qū),李淵跟工友們兩人一組進行作業(yè),分布在股道之間,巡檢著設備。
轉轍機的機箱里,線路整齊排布連接著信號傳輸接點,李淵正在為轉轍機進行定期的防潮堵片加裝與防潮包更換,“冬天空氣進入轉轍機以后特別容易造成接點結霜,影響道岔轉換表示信號,別看這小小的傳輸接點看著袖珍,卻關乎著列車運行的安全”,李淵仔細地用鑷子夾起一片嶄新的防潮堵片。
身邊信號工溫軻清,拿著分路殘壓測試儀,逐一對信號傳輸通道進行測試。她將儀器的探頭接觸每一個測試點,觀察著儀器上顯示的數(shù)據(jù)變化?!袄罟らL,這個測試點的分路殘壓值有些波動,雖然還在正常范圍內,但可能存在隱患?!崩顪Y聽到后再次檢查測試點的連接線,沉思片刻后他說道:“先記錄下來,等會兒我們再深入排查一下,絕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信號安全的因素。”
不放過每一個細節(jié),事無巨細做到每個細節(jié)的準確,這是信號工工作最大的特點。也正是他們的一絲不茍的精神,實時保障著火車運輸在寒夜里不迷路,安全平穩(wěn)駛向遠方。
截至11月底,巴圖塔站區(qū)裝車量已突破8000萬噸。站在新的起點,員工們目光堅毅、腳步不停。他們懷揣熾熱初心,堅守在寒夜里的上千公里的鐵軌線路上,保障運輸安全平穩(wěn)行進,向著更高運量目標大步邁進,不斷詮釋新時代鐵路人的使命擔當,讓這條鋼鐵巨龍在北疆大地上穿行不息。
責任編輯:于學華